小东的父亲是一位70年代的老高中生,高考落榜后自学木匠手艺,但半生仍难以排解高考落榜后内心的郁结,便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两个孩子身
上,他是典型的严父形象。
● 母亲为文盲,全职妈妈。
● 小东是家中长子,学习成绩优异。
● 小东的妹妹学习成绩拔尖。
小东父亲非常关注两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对小东寄予厚望,他的教育方式极为严苛,教条,属独断型家长,常常用比较和激将的方式鞭策小东
勤学奋斗。
小东刻苦勤奋,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做他老师的三年里,他孤僻、沉闷、倔强;他十分自律,遇事教条,表情木讷,时常眉头紧皱,似有心事
的“小老头”。小东的学习压力很大,尤其是考试前后,每每都呈现出焦虑不安的状态。
初三年级,十五六岁,本应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少年,但小东却毫无生气,造成他这个状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
01父母不善于肯定与引导
教育方法单一,孩子自我认同感低
父母的态度、行为、评价以及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常常受到父母鼓励的孩子,往往自信而又活泼,敢于挑战,勇于探索,精神焕发;而常常受到父母责骂和训斥的孩子,其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做事畏首畏尾,害怕出错,甚至有较大的畏难心结;或是追求完美主义,常常无精打采;亦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破罐子破摔。这种心理状态,长此以往,便埋下了焦虑、自卑的种子。
小东的父母对他很少鼓励,却常常责骂,还经常拿妹妹的成绩与他比较。尤其是小东的爸爸,对孩子的要求很严苛,常流露出负面情绪和否定性评价,让孩子不断挑战极限,孩子经常在否定中垂头丧气,在挑战中要么特别亢奋,要么战战兢兢,但是挑战后的成就感很低,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身心疲惫。
记得在一次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和小东聊天,他冷冷地甩出一句话:“我还能做什么呢?我爸说我就是个废物!”说着,他突然抽泣了起来。几秒钟后他几乎咆哮着说:“我是个表里不一的坏蛋!”那种歇斯底里的发泄,让人心疼。
自信心和认同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的认可,成为一个人一生的精神支柱。而小东父母对他的过分苛责严重挫伤了他的自信心,让他的感受是自我的认同和被认同感过低,导致他极度缺乏自信。但小东对自己是有觉察的,他在怒吼,也是在对抗。也许就在某一天,生理发育逐渐成熟的他会爆发、会失控。
我们都曾青春年少,也曾在学生时代叛逆、凌乱、烦躁和迷茫。但我们走过的路正是下一代最需要的经验。当时我听过了小东的表达,我的做法是这样的,我约他到操场散步,边走边说:
“我是从你这个年龄走过来的,虚荣、自私、爱的萌动,成绩波动,我也都经历过,只是我没有告诉过你,你的父母、长辈、同学、朋友,他们很多人也有过相似的经历,但并不代表大家就都是坏蛋,一切都很正常,不是过错,不必苛刻;你可以试着和他们一起聊一聊,也可以从书中了解一些你想知道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这时,小东眼里顿时掠过一丝清亮,刚才的阴霾也立即转为晴空。“正常?”他疑惑地问,我肯定地点点头,他如释重负。那一刻,他的眉宇之间,格外舒展。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自己,也并不了解他人。从出生到老去,人的一生都会对未知的世界产生畏惧和遐想,而那些阅历丰富的人往往更坚定从容,于是他们便成功、撰书、躬身公益事业、从个人到天下,走出一个良性的人生轨迹。从这样的人的身上汲取成长的养料,人生会少走许多弯路。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老师、家长作为“先生”一辈,应该用行动和书本为孩子输出正确的引导,给予孩子方向和力量;并建立同理心,呵护TA、读懂TA、认同TA、帮助TA,这可能是我们许多成人需要做的功课。
02生活过于单调,缺乏成长的色彩
我们不难想到,小东的生活是这样的:在学校埋头苦学,在家被训斥着学;父亲横眉冷对,一丝不苟;母亲不知所措,随声附和;妹妹安安静静苦学;一家子一日三餐快速进行,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晚上常常挑灯夜战,双休日很少和同伴玩耍交流……
也许,少年的兄妹俩也很爱追星,也想拥有一副耳机听听歌曲,但是都可能被驳回,更别谈拥有一部手机,所有时间都必须用来学习、学习。
这样单调的生活,可以想象在孩子的生命里缺少了多少乐趣和色彩,而学习成绩完全是靠“威逼”,学习的内驱力很弱,学习效率不会很高,学习成绩不会很差但也不会很好;肩上背负着“光宗耀祖”的使命,心里那颗青春跃动的心一次次被强行压抑下来。于是,问题便一点点积存起来。结果,在面对一次初三模拟考试失利后,小东三天没有说过一句话,课间总是趴在课桌上,把头埋在臂弯里。
作为家长应该理解和无条件接纳孩子,为孩子开辟一条多姿多彩的成长之路,给TA留足成长的空间。家是避风港湾,是舒适温暖的放松环境,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回到家,应该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有欢声笑语,可以吐槽、可以大笑、可以打破一些规矩和规律、可以随心所欲地放松。
给孩子成长的空间,让孩子有发呆的时间,可以和玩伴在一起;一家人一起看电视,一起做家务,一起散步……在家,就不需要家长一丝不苟和横眉冷对,不必事事紧盯,穷追不舍,应让孩子的心有处安放,情绪有机会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