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的妈妈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她的意识中,孩子只要埋头学习即可,其余的不必考虑。母女间无休无止的矛盾、冲突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小雨是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大度的孩子。不仅在家里乖巧懂事,而且在学校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可小雨的妈妈却认为懂事乖巧也罢,团结同学也罢,与学习统统无关,正是这些“不务正业”的表现,让小雨的成绩停滞不前。
妈妈甚至觉得,老师根本不喜欢这些只会“擦灯管”“布置教室”和“打扫卫生”的孩子。且小雨曾经还因为太过“热心”,被学校叫了家长。
现在该老实了吧?
小雨的妈妈强忍着怒气愤愤喊道:
请老师‘禁止’小雨的一切‘热心活动’,让她专心致志地学习。
经此一役,妈妈成功“禁止”了小雨的“热心”,但同时也为今后小雨性格的180度大转弯埋下了伏笔。从此,小雨不再阳光活泼,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没有像妈妈期望的那样一飞冲天。
小雨不“热心”了,成绩不升反降,这是怎么一回事?
100多年前,著名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曾说:
“少年强,则国强。”
这里所说的“强”,邓小平同志曾给出这样的解释,未来世界的竞争,是人口素质的竞争。而人口素质最为重要的体现就是责任心。
所谓责任心,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她所承担的任务自觉和负责的态度。 [1] 如果孩子对责任心认识不足,或者说孩子认为责任心是除自己外其他人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无法承担起TA相应承担的责任。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只有学习成绩的高低好坏,家长还要从社会角度让孩子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小虎儿时,极爱赖床。每天早上都会因为叫早而弄得家里鸡飞狗跳,还因此经常迟到。但他从来只抱怨妈妈的不及时和爸爸的不坚持,自己却永远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
一晚,小虎妈妈将小虎叫到身边告诉他:“以后妈妈不会像往常一样喋喋不休地叫早。”同时,妈妈将一个小闹钟交到小虎手里,斩钉截铁地说到:“从明早开始,应该几点起床,请自己定闹钟。如果闹钟不能将你叫起,你就继续睡觉,无论你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再去房间叫你。”
小虎知道妈妈这次一定会说到做到,他也害怕上学再迟到,于是早早便定好了闹钟。第二天一早,“叮叮叮”闹钟准时响起,小虎马上起身,按部就班地开始收拾东西。从那以后,小虎明白就算是起床这类小事也是对自己人生负责的重要态度。
在家里,父母为了腾出时间让孩子专心学习,过多包办孩子的分内之事。虽然看起来确实节省了时间,殊不知如此下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观念会在孩子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最终孩子变成了“祖宗”。
人总有老去的一天,家长们有没有考虑过,到那时孩子们又该由谁来照顾?这一代孩子能独立嘛?答案是不可能的。
身为家长,除了给予赋予孩子们宝贵的生命以外,我们能给予孩子们最大的,也是最好的礼物应该是责任之根和独立之翼。[2]
如何能使责任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呢
学会放手
工作原因、耐心之由、儿时所经历的一切,让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不由得选择大包大揽。简单地认为:只要成绩好,一切都不重要。
可就是这样的“紧箍咒”,让孩子在原本有限的空间里继续蜷缩,性格变得冷漠。父母的不放心,会让孩子理所应当地觉得家中事只是父母事,与己无关。
父母学会放手,将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大胆分配给他们,在适当引导的前提下,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
学会鼓励
几千年的传统造就我们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多数选择含蓄地方式。长久以来,孩子成长中所要获得被认同感、被需要感,得不到满足和认可,只凭借自己的感觉行事。对与错得不到很好的诠释,长久的迷茫,也容易造成孩子责任感的缺失。
适度依赖
我们常听一些家长说:“父亲就是父亲,孩子就是孩子。这关系不能颠倒。”这样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家长就是用来服务孩子的。家长的辛劳困苦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用操心、也不用参与其中。其实,家庭生活众人有责。父母适度示弱,不仅有利于孩子理解父母的不易,更有利于孩子了解生活的艰辛。
有人说:“智育抓不好,便出次品;体育抓不好,就出残品;而德育抓不好,势必出危险品。”[3]让孩子了解他人并合理地满足他人的需求,是孩子成长、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
放手,给予孩子树立责任心的空间
鼓励,赋予孩子主动承担责任的信念
示弱,提供孩子成长所需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