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常熟李女士报警称,自己9岁儿子竟然一夜未归。接到报警后,民警利用技术侦查手段尝试还原男孩的活动轨迹。
通过监控,发现儿子弯着腰小碎步,似乎有意躲避监控。
接近12小时寻找,民警终于找到男孩。通过询问才知道,男孩因贪玩怕挨打,就在外面躲了一夜。
作为一个妈妈,看到这里真是心疼又难过,自己的孩子怕父母责罚自己,吓得竟然不敢回家。
其实,父母看似不经意的打骂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之前,法国一则《禁止打屁股法案》经表决通过。
法案规定,父母在日常教育中,要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不能随意对孩子进行体罚和辱骂。
打骂并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好品质,真正能让他们自觉、上进的方法是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打骂教育,
让孩子的错误行为越来越严重
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曾对10所学校的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
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身边家庭暴力的比例达23.9%。那么,孩子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调研显示,40.3%的孩子是“不服气,内心抵制”、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只有21.8%的孩子感到“自责,努力改正”。
更值得父母警觉的是,受到体罚后有14.8%的孩子会有“真想离开这个家”、“不想上学了”等念头。
受到家庭暴力的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有25.7%的孩子“自卑”,22.1%的孩子“冷酷”,56.5%的孩子“暴躁”。
这些不良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
就像郑渊洁在《家庭教育课》一书中说的:
当孩子看到父母对外人说话特别和气,而对自己却特别苛责训斥时,孩子会认为自己不够优秀。
他会努力试图改变这种待遇,但当他发现无论怎么努力,爸妈和他说话依旧声色俱厉时,他就会自暴自弃。
被打骂的孩子,
只是父母坏情绪的替罪羊
上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看到了难以置信一幕。
有个胖胖的小男孩一边哭一边喊叫,说自己还没有玩够,还要再玩一会。
他的妈妈不由分说,拎起儿子的耳朵就往外走。
男孩也就4、5岁,被拎得龇牙咧嘴,让人光看着都觉得疼。
妈妈还不解气地训斥他,孩子被训斥得不耐烦了,脱口而出:我恨死你了!臭妈妈!
妈妈被这句话气的面红耳赤,路人也纷纷侧目,眼神里满是对孩子的不满。
但我却突然很同情这个熊孩子。
在情绪失控的家长面前,其实,他才是弱者。
小男孩之所以发火,因为他没有想到,最亲密的人为什么对自己那么残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涵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家长对孩子的暴力不仅仅只对身体造成伤害,往往还会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失控,也是一种暴力。
有远见的父母,这样管教孩子
1、表达自己的感受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妈妈看见女儿把家里衣柜弄得乱七八糟,非常恼火,于是将女儿一顿胖揍。
本以为她会吸取教训,却不料第二天趁妈妈不注意,把衣柜里的衣服全部扔了出来。
妈妈忍着怒火,语气平静地对他说:“你这样做,妈妈很生气!把衣柜收拾好花费我很多时间。你愿意帮妈妈一起收拾吗?
听了妈妈的话后,女孩转身就把扔在远处的衣物,递给妈妈整理,并再也没有乱翻过衣柜。
妈妈用说出感受的方式替代了发泄愤怒这种行为以后,孩子的表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育专家吉尔马丁在《不必训斥的方法》中说:管教有时候会教人无奈,但管教的意图是教育。
它是一整套的教育方针,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内在的自制力、自我激励以及主观能动性。
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粗暴对待孩子、能让他感受到尊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2、引导孩子自己弥补错误
一天,我下班回家,发现儿子一个苦瓜脸模样坐在书桌前。
一问才知,他放学前发的数学试卷忘记带回来了。
我一听就急了,这熊孩子,居然连回家作业都搞丢了,真想一巴掌呼过去。
虽然有些生气,但我强忍住火气,平静地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办?”
他耷拉着脑袋,低声说:“只好明天早点起来,去学校找同学抄题目再做。”
我告诉他:“明天早上时间那么紧,要做一张试卷,根本来不及呀!”
他忽然一拍脑袋兴奋地说:“要不这样,我在微信上让同学在把试卷拍下来,我直接写在作业本上,这样行吗?”
跟老师联系,得到允许后,他非常兴奋地去写作业了。
到晚上休息时间,他还有一点没有写完。
我安慰他不要着急,好好睡觉,明天早上肯定没问题。他才安心地上了床。
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他一反平时的磨磨蹭蹭,立刻爬了起来,快速穿衣、刷牙、洗脸、背上书包、出门。
我也庆幸当时控制住了脾气,没有大声批评指责他,而是引导他自己去积极解决。
歌德曾经说过:“最大的幸福,在于我们的缺点得到纠正和我们的错误得到补救。”
孩子也会通过弥补错误来汲取经验教训,做事也会越来越认真仔细。
3、让孩子承担后果
暑假期间,张姐给上三年级的儿子小瑞规定每天写一张字帖。
还补上重要一条:如果写的不合格,不许吃晚饭。
原本懒散的小瑞根本不放心上,到晚饭前才写完一张。张姐一看气的不打一出来,这啥呀?龙飞凤舞的。
就直接告诉他,晚饭没有你的份了。因为你写的一点都不认真。
晚饭时,大家都在吃自己碗中的饭,而小瑞只能坐在桌子上看着。
从那以后小瑞写字再也不敢马虎大意了。
当孩子犯了一些不太紧急的错误,家长可以通让孩子明白,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让孩子在承担后果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以避免孩子重复犯错。
教育专家尹建莉曾说: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只有正面、积极的引导和管教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请温柔善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的心灵筑上最坚实的防护,并积极提升自己,成长为一个成熟、自信的优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