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男孩当街踹妈妈保安制止反被吼的新闻冲上热搜。
视频里的男孩对母亲拳脚相向,招招致命,他用力地殴打母亲的太阳穴、胸口,把母亲踹到躺下,这位妈妈尝试着爬起来,却又一次被男孩推倒在地。而这位妈妈,当街被孩子又踢又打,只是默默忍受,任由孩子的脚踢在自己身上。
保安上前制止,却被男孩吼了回来:“我打我妈,关你什么事?”
此事曝出,引起网友热议……
近几年,此类新闻屡见不鲜。
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义。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有的孝顺懂事,有的却不懂感恩、只会索取?
把孩子培养成“白眼狼”的根本症结
父母是因,孩子是果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不懂感恩,让很多父母感到心寒。但事实上孩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正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
溺爱
如今的孩子“万千宠爱于一身”,很多父母对于孩子过分地关爱,视孩子为“家庭的中心”,大小事务全部包揽。
然而,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形成过分依赖的习惯,也容易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过度地关注自己。
只懂得索取,不懂得付出,父母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心生怨恨。
虚荣心作祟
孩子的自我认知不足,常常和同学攀比,虚荣心作祟,拥有“孔雀心态”(遇到美的事物会激发攀比心,开屏比美。)这种争强好胜,以自我为中心心态,常常忽视父母的付出。
上初中的小榕学习成绩不好,在物质方面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希望在这方面能够压人一筹。小榕家经济条件一般,平日里小榕的父母都十分节俭,唯独对他们的儿子很大方。但凡是儿子想要的东西,省吃俭用也要买给他。
前几日,小榕要求父母给自己买一部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可夫妇两一问价格才知道,需要8000多元。
父母实在无力满足他的要求,小榕开始大发脾气,对着父母吼道:“你们就是穷!”
小榕的虚荣心膨胀,为了吸引同学的目光,不惜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为自己披上爱慕虚荣的外衣。他的心中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父母要无限度满足我,否则就是对不起我。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等到父母无力满足,就开始嫌弃父母的不足。
您的模样,就是孩子的模样
在一个家庭中,家风很重要,家长的榜样作用做好了,能对孩子起到积极的作用。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模仿的能力,如果自己的父母对于爷爷奶奶也是不闻不顾,呼之则来,挥之则去,态度冷淡,那么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样子。
那么,对于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回归正轨呢?
长大后懂得感恩的孩子
他们的父母是这么做的……
带孩子感受父母的不易
前阵子,地摊经济大火,福州不少妈妈带着孩子到青年夜市摆摊。
有个妈妈开着价格不菲的车子,带儿子出来摆摊。
面对质疑,妈妈说:“就想带孩子出来体验一下赚钱不易。”
很多孩子经历摆摊后,独立性高了,花钱也克制了,更懂得父母的辛苦了。
舍得用孩子,让孩子从小感受父母不易,更容易收获一个会感恩的孩子。
值得注意的是,在孩子面前,家长要学会向孩子示弱,让孩子来帮自己做一些事情,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万能的,父母也是需要被照顾的,也需要孩子的关怀。这样孩子才能懂得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
避开棘轮效应
有偿满足孩子需求
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他认为人的需求往往都是无度的,当低等需求被满足后,往往都会追求更高的满足。
孩子也是一样,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们会发现,孩子的需求越来越多。
面对孩子的需求,满足会使孩子自私,不满足又会使孩子自卑。因此,家长们不妨有偿满足孩子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需求时,家长们可以合理评估,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相应的需求。
经典喜剧《家有儿女》中夏东海的教育方式,堪称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刘星看上一款800+的球鞋,想通过“按揭”的方式来获取,妈妈刘梅直接拒绝了,而夏东海洞悉了刘星的真实想法和渴求,选择尊重他的想法。
尽管“按揭买鞋”并不顺利,刘星最终不得不变卖自己的鞋子,打工还款。
在非原则问题上,夏东海尊重了刘星买鞋意愿和想法,不仅满足了刘星的需求,还让刘星学会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懂得信守诺言、履行契约精神。
爱与规矩并行
在儿童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儿子:“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把羽毛收拾起来。”
儿子:“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
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
故事中妈妈不厌其烦地向孩子保证“我永远爱你”。
同时还不忘强调:孩子,你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你要承担你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孩子3到6岁,一定要性格培养到位。所谓性格培养,就是给孩子立规矩。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有一个意识,那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立规矩,你认真的时候就要认真。”少年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指出,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父母的保护,而是父母的管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规则,如何遵守规则。这才是孩子支撑未来最有用的“保护伞”。
言传身教
榜样的力量
曾经看过的一个泰国公益短片,小学教师芭乍,为了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每天都将她带去学校上课。可老人的出现,让孩子们在课堂里分神,这引起了家长们的不满。
校长跟芭乍提议,找人来照顾他母亲,但却遭到拒绝。正在两人谈话时,母亲走失了。听到老师的呼喊声,孩子们都自觉加入找老奶奶的队伍中。
这时,家长们才发现,芭乍对母亲尽孝,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由此学会了体谅与感恩……
感恩来自爱的教育,在孩子内心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父母爱的同时又有行为的边界,才是孩子日后孝顺父母第一块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