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驱型成长》是在养娃焦虑的时代,让父母学会放下焦虑,让孩子发展出自控感和积极性,掌握自律、应对压力,实现独立的一本好书。
随着科学育儿理念的普及,不少父母已经不会再像从前那样全方位无死角地管控孩子,而是愿意尝试放手,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希望他们能快乐成长。然而,在具体的教养过程中,许多父母总是忍不住:“难道我就这样不管了吗?”“我总不能不闻不问吧?”“孩子开始无法无天,任意妄为怎么办?”
发出这些疑问的父母,对于“让孩子做主”的理解是有误区的。当你对孩子说“这事你来定”,它的真实含义其实是:当孩子需要在生活中做出决定时,你不会去左右那些他们有能力自己做出的决定。
1、“这事你来定”与给孩子设立边界并不冲突。设立边界始终是教养孩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制定好明确的基本规则,同时记住,我们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养出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而是为了培养出能够在生活中正确行动和理性交流的孩子。
2、“这事你来定”并不代表要为孩子提供无限的选择。事实上,孩子承担不起无限的选择。自由放任的养育模式之所以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在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时就被推出去做决定,过程中也没有家长的帮助与支持,这样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倍感压力。
3、“这事你来定”并不是一种操纵孩子的套路,或取巧地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可以说了算,而实际上他们的决定还是父母的决定。如果要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就必须真正让孩子有更多的控制感。告诉孩子,你是真心尊重与信任他们。
4、当你和孩子之间就某个问题的决策产生分歧时,可以使用协作型问题解决法。这是哈佛医学院的儿童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提出的一种交流策略。首先从同理心表达开始,表达出对孩子情绪的感知、理解和无条件的接纳。然后向孩子保证,你不会把意志强加给孩子,迫使孩子做他本不愿做的事情。最后,再一起找出一个能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最终,孩子做出的决定只要不太离谱,哪怕不是你心中的首选,你都要坦然接受。
5、明智的决策不仅依托于知识的启发,情绪也很关键。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关注自己的情绪。只有当孩子能够很好地感知到诸如嫉妒、内疚、同情和钦佩的感受,才更容易考虑到其他人的需求和期待。告诉孩子,如果你有负面情绪,那现在肯定不是个做决定的好时机。
6、对于那些暂时无法为自己做出合情合理决定的孩子来说,父母有时的确需要替他们做出一些决策,不过上述的一些大原则仍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