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堂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部从10月10日至18日,特此开展“三尺讲台展风采”青年教师赛教活动。
各位老师高度重视此次赛教活动,他们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来迎接课堂和学生,为我们展示了培文教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学组数学老师的赛教精彩瞬间吧!
01 李老师通过复习学习2-5的组成,学生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02 康老师在四(1)班为我们带来了一堂精心设计的数学课堂——《优化-烙饼问题》,“烙饼”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里面蕴涵的数学问题和数学思想却是深刻的。康老师引导学生从烙饼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从而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思想,让学生体会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整节课,完成了从生活情境到数学问题的抽象,从数学问题到数学方法策略的推理和建模,从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模型应用。让我们看到,通过她的努力,不仅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更能够在她的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
03贺老师执教《认识周长》,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探索学习的氛围。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对蚂蚁绕树叶爬了一圈进行演示,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提出“周长”这个词之后,贺老师借助为桌布镶花边,量树桩面的长度,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04《量一量,比一比》由田老师讲授,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实践活动。课程安排了量一量、比一比两个内容。在量一量版块中,安排了丰富的测量活动,从测量物体上看,包括测量身高或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以及教室内物品的长度或高度等;从测量方向上看,既有水平方向的,也有竖直方向的;从测量要求上看,需要学生根据所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记录、交流。在比一比版块中,教材安排了用合适的方式描述汽车的长度以及自选物体描述长度的活动。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长度观念。
05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习数学的基础,黄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与图片集合等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讲解中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也能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发现比的基本性质,并运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06植树问题是解决问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种情况,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张老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训练贯穿课堂始终。
07董老师执教《分数除法应用一》这一节内容,他课前准备充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思维生成的过程,本节课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设计“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索新知。例题算法的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件制作清晰明了,动画演示生动形象,让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课堂活跃,参与性高,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08 刘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引导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进行拼一拼、移一移、画一画,利用图形割补这一数学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注重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探究中的转化思想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对应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9《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董老师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拨一拨、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感知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认识了整时,感知时间的重要性。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这次数学赛教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我们的学习之旅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