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指出:爱与归属的需要是人类第三大基本生存需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更是健康学习和生活的保障,是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我校心理教师申凡为小学二至四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人际交往”的心理讲座。
讲座以申老师提出的问题作为开场,请同学们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与人沟通交往中的良好行为。
接着,申老师总结小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根据以下特点,从三方面展开本次讲座。
怎样与学生相处
申老师提出要诚实守信;宽容理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尊重;友善热情。还要懂得每个人都有被赞美的需要,善于欣赏和赞美他人,注意沟通语言的艺术性;发现自己人际交往中的不合理信念,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怎样与老师相处
申老师结合实际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白要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勤学好问,虚心求教;正确对待老师的过失,委婉地向老师提意见;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
怎样与父母相处
申老师提出与家长相处时,对父母的态度要温和,不采取偏激的行为方式;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要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能力,让父母放心;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但不要忽略与父母的交流与沟通。
整个讲座,申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伴随有趣的鼓励游戏、生动贴切的案例和故事充分吸引了在座的同学们,赢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和一致好评,现场气氛非常活跃。
此次讲座普及了人际交往知识,为同学们解开了许多人际交往中的困惑,使同学们对人际交往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有效的指导了同学们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提供心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