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的女儿要读初一了,像身边所有家长一样,为了择校,她疯狂地加入了许多妈妈们的微信群、“家长帮”,像扫地雷似的给孩子逐一摸排身边的好学校。但是,如何陪孩子高效学习而达到“决胜千里”之效,似乎成为了摆在像妹妹这样许多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妹妹说,希望我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写下来分享给她,她来对照实操。其实我想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成长环境和阅历的不同,尤其是原生家庭的不同,孩子对于教育方法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的仅是我个人在陪伴女儿学习成长中的方法和实操,仅供大家参考。
建立信念,明确目标,坚信孩子
1、不搞特殊,彼此专注与信任
我女儿初中阶段是在寄宿制学校就读,当时,我是这所学校的初中部负责人。而学校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大多数师生还都不知道我俩是母女。
这是我和女儿之间的约定,即在学校我们二人都务必保持低调,并且互不干扰,各自专注地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成为彼此的骄傲。也正因此,我们俩保持了冷静的学习和工作状态,相对都比较投入。这对于女儿的学习目标的确定和成长型思维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这一概念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S. Dweck提出的,是相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fixed mindset)的一种心智模式。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和能力是可变的,而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则认为智力和能力是相对稳定、不可改变的。
研究表明,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学习能带来成长和提升,因此会投入更多努力,不容易放弃,更能够从过程中享受到乐趣,有更长远的发展。
可喜的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培养的。通过训练可以使大脑发生变化,自己有能力打破所谓“天赋”的藩篱,进而彻底影响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系统。我的家庭就是真实的受益者。
3、正确认识“学习”这件事
作为一名女性家长,我和爱人平时工作都很忙,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并不属于那种形影不离、无微不至型的家长,我们陪伴孩子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做好榜样,高效陪伴是我和爱人之间育儿的共识。
在孩子的生命中植入一颗积极信念的种子,做孩子的陪伴者、引领者,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主体部分。构建核心成长信念,即时刻给孩子输入积极的信念,让孩子坚信自己的学习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培养和训练提升的。通过鼓励和陪伴,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毅力、能力等综合能力,让孩子获得持久成长的内驱力。
对于女儿的学习和成长,我的潜意识里始终坚信她属于潜力派,并不急于只看眼下的成绩或发展,事实也证明如此。
1学习是自己的事
我们让女儿从小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因此自己要对自己的事高度负责任。我们很少给她在学习上提出一些高标准或高要求。
我们认为,凌驾于“要求和命令”之上的学习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这反而强化了孩子被动学习思维的行为。
女儿很幸运地遇到了三观很正、十分负责任的老师,因此,在她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老师们都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纠偏;她自己在状态不好的时候,也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和改正。即使在我们陪伴很少的初中阶段,她都能时刻摆正自己是作为学习的主体的位置。
2学习是有趣的事
在孩子的学习发展问题上,我个人主张:学海无涯“趣”作舟。
女儿很小的时候五音不全,但我知道她在音乐方面是有天赋的。于是,从小我就经常陪她“玩音乐”,家里每日都会播放音乐:或DVD碟片播放,或钢琴弹奏,或和孩子一起载歌载舞,从节奏、舞蹈、模唱到整首曲子的弹唱,我总是乐此不疲地和她一起“玩音乐”。从她牙牙学语到可以准确哼唱歌曲,经历了9年时间。
在小学三年级的一个春天,突然一次我们春游归来的路上,她在哼唱当时很流行的一首《爱啦啦》歌曲时,节奏和音准准确无误,就连当时正在驾车的爱人都为此激动不已。再后来,她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做了不少小曲子,写了几首完整的歌曲,其中有几个稿子被报社发表,她颇有成就感。
女儿在初中之前的书写都很难看,但我始终坚信孩子能写好字,并且也从不妥协她书写得“潦草”。我知道,在幼儿时期,对于女儿手部肌肉的训练不够充分;再则,女儿从小的空间视觉构架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刺激。所以,我并不急于要求她必须把字写成“字帖”般那样漂亮,但是我会和孩子一起研究笔画和笔顺以及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我们还一起创作写字“秘诀”:“横”要向右上方打回拳、“竖”要笔直如松、“勾”要坚定不移、“撇和捺”要帅气大方,不“夹紧”、左右结构一般要左短右长、上下结构的“横”比较多时下面的横要长才能坐稳……我自己也写一些样板,让孩子评价或者临摹。我们常常在一起互相比谁写得字好,写得好的字可以奖励它一个红色的圆圈,写得不好的字就在字的上面画个很丑的图案,以表“嘲讽”,还时不时互相调侃。
就在六年级暑假的一天,我突然发现孩子作业本上的字不仅是过去的整齐,而是遒劲有力的楷体,和我的字可以媲美了。我马上对她提出肯定,并且把她的作业拍照发到朋友圈,还把很多朋友为她点赞的内容分享给她看。后来,在初一一次全国现场硬笔书法大赛上,她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被展览在省博。孩子溢在脸上的满满的成就感也喜乐在我的心间。
3学习是了不起的事
在女儿的心中,学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这源于我从小告诉她学习属于学术研究领域,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学术志趣。
她在小学一年级时就喜欢上了“写”连载“小说”。从一开始的图+拼音,到后来的整本整本地写,我一直都在做一个鼓掌者和支持者(更多是在物质上的支持,因为她要挑选很精致的、有特色的本子和相应的贴画、花边装饰品、好看的各种色彩的笔等)。这一举措为她后来热爱阅读和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起,在她有了一定的筛选和思辨能力的时候,我和她一起准备了一套“专题本”。即,把她喜欢的领域的资料以专题的方式进行收集和整理,以保证她的对各个领域的兴趣研究,并形成探究思维,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地拓展了她的知识层面。比如:《QQ的世界》《键盘上的舞蹈》《电影微观》《春节专题》《百家姓》《世界名校》等。一个专题一个专用本子,每个专题都设有“写在前面的话、目录、材料剪贴、个人思考、图文并茂”几个关键信息。
在“专题本”建立的过程中,孩子对知识充满了兴趣,思维更加灵活,探究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审美情趣也与日俱增。甚至还直接影响了孩子认识世界、生涯发展、看待问题的思维广度,也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为她后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我发现,在专题研究整理的过程中,她对于学习的态度始终是渴望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