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剧《初来乍到》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华裔小孩黄颐铭(Eddie)在餐厅吃午餐,打开妈妈精心准备的饭盒,一股中餐味道扑面而来,旁边的孩子全都跑开,所有人都拒绝和他同桌吃饭,Eddie难堪极了……
Eddie得意地带着西式午餐来到餐厅,正准备向其他孩子炫耀一下,却在排队等微波炉热饭时,被一个黑人小孩推到后面,还被辱骂“Chink!”(中国佬)。
他一下子惊呆了,这个字眼他听说过,但真正听到别人骂他“中国佬”时,他还是感到尖锐的刺痛,他挥起拳头愤怒反击……
放学后Eddie被叫到校长办公室,父母被叫来谈话。
换做是其他家长,在这个时候都把自己的孩子劈头盖脸地臭骂一通。
但埃迪的父母并没有这么做...
他们选择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这件事情。
妈妈站在Eddie的角度向校长反驳道:“是那个孩子先闹事的,他骂我们孩子‘中国佬’,你为什么不管一管!?”
这件事情发生后, Eddie再也没有因为在学校吃中餐而感到羞愧,他开始挺直腰板做人。
在孩子眼里,父母是自己坚强后盾,家是安全的避风港。只要父母在,没什么困难可以压倒自己。
一旦在“叫家长”事件中,父母选择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指责、否定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意味着港湾毁了,也意味着自己失去了爸妈的庇护。
孩子渴望情感上的联结,渴望确认父母对自己的爱与包容。身为父母,我们能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但很多父母认为,用“人前教子”的方式,可以体现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也足够让孩子刻骨铭心。殊不知,孩子受伤时,最需要的是关爱与呵护,而不是责骂与道理。这其实也是在提醒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
换个角度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习惯用自己的想法揣测孩子的心理。但是孩子看到的世界跟父母看到的世界,很多时候是完全不一样的。
疫情在家,厦门的一位妈妈发现原本乖巧的孩子抱着手机不离手,昼夜颠倒地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孩子花掉父母3000多元,用来买游戏装备。父母要没收他的手机,他就疯狂吵闹、砸东西,甚至威胁父母说自己要跳楼。
父母的视角:
孩子沉迷玩手机,突如其来的叛逆,真让人束手无策!
孩子的角度:
游戏可以刺激我的肾上腺激素,让我很开心。现实生活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成绩不理想让我备受打击,在游戏世界里没有责备,只有即时的奖励和成就,带给我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事实上,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会发现网络游戏是孩子不安时,帮自己构建的一座“安全岛”,他们在其中寻找新的刺激和挑战,从而避开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才知道我们对孩子的误会有多深!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如果父母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来解决和孩子的分歧,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长此以往,孩子会关起沟通之门,拒绝与父母交流。
学习“海沃塔”亲子聊天法
做孩子知心的父母
那么,父母究竟该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犹太人的教子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富裕的人,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曾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除了基因遗传之外,还有他们独特的教育理念。在这些教育理念当中,父母与孩子的一种聊天方式是最重要的。扎克伯格曾在采访中说过,感恩父母和自己的交流方式,成就了自己。而这种交流方式,后来被称为“海沃塔(Havruta)”。
“海沃塔”亲子聊天法有六个步骤,环环相扣
倾听 表达 探索 聚焦 支撑 反驳
倾听和表达
倾听和表达是“海沃塔”的基础。家长需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
在孩子表达自我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做个安静的倾听者,鼓励孩子表达,当孩子说完后,家长还可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方式,让孩子“多说”,促使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探索和聚焦
“海沃塔聊天”最主要的内涵就是在围绕对话主题的同时,挖掘出引人深思的问题。家长在聚焦于孩子的话语上的同时,探索出孩子内心需求。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围绕一个主题,仔细地思考。
支撑和反驳
在犹太家庭,家长如果看到自己家孩子做出了自己觉得不对的行为,不会直接指出孩子哪里做得不好,而是从侧面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给孩子提供对话的“支撑点”让他们真正理解这段对话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反驳并非吵架,当家长与孩子观点不同时,父母允许孩子进行反驳。父母不可能永远是对的,所以只要孩子的反驳合理,父母都会听取,这就是犹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海沃塔”沟通方式会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不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也不会对孩子进行批判,更不会指责孩子,勒令他们改正。
当父母熟练运用“海沃塔”亲子聊天法,孩子们就会非常喜欢跟我们探讨各种问题,并从中获得快乐。要相信,一个具备了同理心的父母,才能让孩子赢在人格完整的人生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