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学习习惯、学习动力的话题,大部分家长都关心怎么快速改变孩子行为。令人费解又抓狂的是,常常出现大人越管越着急、孩子越管越糟糕的局面。
举个例子:有个初三男生的妈妈,非常焦急的投诉孩子一回家写作业就先拿出手机的问题,说孩子认为放音乐听,能更专注学习,实际上手机拿在手里划来划去,半天进入不了状态,作业写的磨磨蹭蹭,经常要到半夜,真的让她好着急啊!我就先了解她“急什么?”
她说
孩子其实就是想偷玩手机,还容不得我说话。
作业写很晚,第二天起床状态又不好,这不是影响第二天一整天的学习状态吗?
老是这么晚睡,又在长身体,让人很担心他的健康!
这段时间年级排名刚有所好转,竞争这么激烈,好担心他的成绩。
我真的很能感受到她的担忧和焦心,也理解一个初三学生的老母亲的拳拳之心。
■ 但在咨询中我常常发现,往往特别认真和关心孩子学习和成绩的家长, 是特别负责,、特别爱孩子、在意孩子的家长,只是这份爱底下,有很多担心和不信任。
■ 这些担心和不信任,对孩子的表现,以及亲子互动,有隐形而强烈的影响。
■ 不被信任的孩子,也往往无法充满自信, 全然的为自己负责。
随后在与孩子单独的面聊中,我发现,孩子还是非常在意自己成绩的,他对自己很有要求。换句话说,他已经在促使自己上进、为自己施压,大人反而需要替他松松绑。
而且,他知道妈妈作为大人是有经验的,听从大人的意见可以让自己少走一些弯路,这跟妈妈说他很固执己见,听不进大人的话有出入。
而妈妈反映的孩子每天喜欢狂刷手机,耽误了很多时间,他并不认同:他说每天喜欢听着音乐放松一下,有时候戴着耳机也可以避免大人在旁边唠叨或做家务的干扰。
虽然有时候作业是做完的比较晚,但跟听音乐看手机没有太大关系。
他也想早点睡觉,只不过有时候还管理不好时间,毕竟这么多作业,他还在不断摸索怎么学习效率最高。
如此看来,家长看待孩子的视角并不客观、全面!内心的担忧、焦虑甚至让她看不到孩子的努力。
我请孩子画了一幅画,画中有个意象引起了我的注意:画里有一棵树,画的小小的,栽在花盆里。一棵树怎么能在花盆里长成参天大树呢?关于画面星际部分,通过孩子的解释也可以感觉到,孩子内心压抑、感到漂浮不安,需要稳定、安全;而且渴望外面广阔的世界,想要自由、独立(这也是青春期孩子普遍的特点)。
这孩子是需要支持,但这种支持不是衣食住行,甚至也不是学习和自律,而是情感的支持(例如相信和放松的陪伴)和人生方向的向导。
妈妈对他的内心世界并不理解,而在外在的行为、环境上有许多的掌控。她常用的提醒、唠叨、说教,已经让孩子非常厌烦,竭力忍受,破坏了他们亲子之间原本良好的感情。
孩子本来要拿所有的力量发展自己,好好学习的情况下,还要分神去应对她的焦虑、担忧引发的行为,削弱了孩子的内在动力。
目前,因为母亲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与孩子心理距离过近、过紧,看待孩子的视角上又放大了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不如意,她就没有办法抽出注意力,看到自身的着急情绪和互动关系的恶化。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和情绪下去,只能是个无解之局。
而解决问题的层面,高于问题所在的层面,在问题层面纠结再久,也是没有用的,我们咨询的目前阶段就是让这位妈妈看到视角不客观、负面的问题。因为看到才有觉察,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到不一样。
我问妈妈“你这么替孩子担心和忧虑,他知道吗?”
“知道啊,我天天都提醒他呀!”我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妈妈天天念叨着、提醒孩子的画面。
“好的,理解,那问题来了,你的所作所为,这些担心和提醒有效果吗?”妈妈有点愣住了,说不上话来。
“就是我们来复盘一下,目前我们针对孩子的情况,所用的应对方式,有哪些正向和负向的效果显现?”
妈妈懦懦地说,“好像没有什么正向的效果,不但没有按我说的早点写作业,不要拿手机,反而跟我关系更僵了,我开口说话都没用,有时候我一开口,就让我闭嘴。”
“是的,那怎么办呢?我们还继续替他担心和提醒他吗?”我说。
“那不这样做,还有什么办法呢?”思考半响,妈妈说。
我想起了一个《三棵苹果树和农夫的故事》,讲给这位妈妈:
《三棵苹果树和农夫的故事》
在临近的三家果园里,长着三颗苹果树,农夫的照顾大不相同。
第一棵苹果树,它的主人很会照顾它,会根据苹果树的习性、天气、土壤等等情况,来细心照料它,给它按需浇水,除虫施肥,这棵苹果树一直长势喜人。
第二棵苹果树,它的主人并不太懂得怎么照料一棵苹果树,但这位主人非常勤奋,他凭借自己的想法来照顾这棵树。因为他实在太爱苹果树了,他每天都过来浇水,过了不久,这个苹果树就被浇死了。
第三棵苹果树,它的主人很少来照顾它,他经常忽略这个苹果树,有一段时间天气非常的干旱,这棵苹果树觉得他就要渴死了,可是主人怎么等也不来,后来还是老天下了一场大雨,这棵苹果树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
“当我们跟自家的“苹果树”失去了连接,不知道怎样去养育,我们需要做的可能不是像第二位农夫一样,觉得自己心怀爱意,就乱浇一气;而是放手等待,相信树原本拥有的生命力,他自己也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和节奏。当然,同时我们还是要继续修炼,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自己孩子,可以为她提供合适的养育方式的妈妈。”
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靠的不是技法,而是心法。家长最重要的基本功,是客观观察和自我成长。
具体怎么做?
1. 视角:客观、中正的观察
这指的是不带偏见、全面但又无评判地观察孩子、看见孩子; 听起来容易,其实上做起来是很困难的,但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并且有效地与孩子沟通。怎么才能做到?那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持续地练习。
配套作业:可以每日写观察记录,简单记录当天的亲子互动、自己的心态起伏,观察自己是如何看待孩子的。
2. 内心:相信和放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和资源,孩子也是。相信和放松本身就很有力量。
当我们的成长短时间内跟不上孩子的脚步时,我们可以边放手等待、边自我成长。
3. 行为:放手、等待也是一种成全
我们中国的父母都很爱孩子,全心全意的为孩子付出,但往往忽略了成长自己,在孩子的关键时期,没有引领孩子的能力。
放手和等待,是给孩子空间和机会自救;是父母自己状态不好或跟不上孩子成长步伐时的最好方式。
4. 终极目标:自我疗愈、自我实现
如果自己有匮乏和缺失,是给不出真正的爱的。关注点都在孩子身上,孩子与父母情绪纠缠,权力斗争,更不利于孩子成长。
作为个人,父母这些担心和焦虑从哪里来?可以从源头上去疗愈,而不是向外抓取。看到孩子不当行为时情绪感受再强烈、难耐,说到底也是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的认领和安抚。
最后,如果我们能活出自己,孩子也可以!
深深的祝福每一位爸爸妈妈和孩子都能遇见自己,遇见幸福!.......